信息來源:《中國藝術報》 時間:2022-08-01 16:46:00
贊蜀道天險變通途 寫劍門雄關新氣象
——“天險蜀道·雄關劍門”中國美術攝影書法名家邀請展采風創作活動側記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一首酣暢淋漓的《蜀道難》道出河山磅礴,道盡蜀地崢嶸,更讓劍閣之雄奇名揚天下、流傳千古。7月25日至29日,由中國文聯國內聯絡部、中國美協、中國攝協、中國書協指導,四川省文聯、中共廣元市委宣傳部主辦,中共劍閣縣委、劍閣縣人民政府、廣元市文聯承辦“天險蜀道·雄關劍門”中國美術攝影書法名家邀請展采風創作活動,20余位來自全國各地的書畫攝影名家奔赴四川省劍閣縣,探訪鶴鳴山石刻、劍州古城鐘鼓樓、雄關劍門、攔馬墻、翠云廊、光榮村、雙旗美村等具代表性的歷史文化地標,尋蹤蜀道風云,寄情翰墨光影,同步開展文化惠民、攝影培訓交流、少兒美術書法指導等文藝志愿服務活動,以藝術之魅力沁潤巴蜀百姓。
劍閣素有“蜀北屏障、兩川咽喉”之稱,險峻奇偉又不失秀美靈動。對于此行的很多藝術家來說,它一直令人心馳神往,卻久久只存在于詩詞歌賦、歷史傳說當中?!拔倚猩酱ó?,忽在天一方”,當置身劍閣踏在蔥郁清幽的蜀道之上,期許與靈感便匯聚成寫不盡道不完的創作激情。
蜀道變通途 文化惠民賦能鄉村振興
如果問這些天劍閣最濃郁的氣息是什么?那一定是撲鼻的墨香。7月26日,采風團一行深入劍閣縣普安鎮光榮村開展文化惠民活動。光榮村作為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幢幢閣樓依山而建,嶄新村落瓜果飄香,讓28戶貧困戶和13戶同步搬遷戶的居住條件和生產生活環境得到翻天覆地的改變。此時這里格外熱鬧,家家戶戶爭相前往村委會觀摩前來慰問的藝術家創作,如此盛情引得藝術家們紛紛揮翰成風毫不吝嗇,一時間,作品鋪滿整個走廊。
“筆墨當隨時代,藝術奉獻人民。我們多年研習書法的目的并不是為了孤芳自賞,能夠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為他們書寫家國情懷,裝點生活,提供美的享受,意義非凡?!敝袊鴷鴧f第五、六屆理事,中國金融書協第一、二屆主席張銅彥揮毫潑墨,樂此不疲。另一邊,攝影家為村民拍攝全家福后正在現場打印制作,一一簽名后,村民們手捧全家福撫摸端詳,滿心歡喜不斷道謝,樸實真摯的笑容令人動容。
如今的劍閣早已不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險峻山關,新時代治蜀興川,聚力謀遠,“蜀道難”變“蜀道通”,正在邁向“蜀道暢”,新型農村社區仿佛宜居宜業的詩意田園。鄉村振興離不開藝術的助力賦能,采風團文化惠民活動恰逢其時,讓村民真切感受到精神文化給予的深切關懷,正如書法家們送去的美好期許——“家和萬事興”“和諧光榮”……
領略雄奇險秀 采風創作描繪美麗中國
采風期間,一場細雨拂去盛夏時節的當頭烈日,清晨劍閣云煙縹緲,峰巒回環,如幻似夢。書畫藝術家來到古柏參天的翠云廊,這是一條由數十萬株千年古柏形成的蒼莽長廊,也是一條貫通蜀地保存完整的原生態古驛道?!按湓评?,蒼煙護,苔花蔭雨濕衣裳,回柯垂葉涼風度”,如此深幽秘境一眼千年,傾聽歷史的回響,藝術家們一邊百感交集,一邊提筆落墨,來來往往的路人駐足觀賞,久久不肯離去。
凌晨4點登頂五峰山采風的攝影家們透著云霧繚繞捕捉到千年蜀道雄、奇、險、秀的萬種風情,收獲頗豐、不虛此行。談起在劍閣的創作感受,中國攝協副主席、河北省攝協主席楊越巒說道:“如今攝影已經沒有技術門檻,任何人都能成為影像的創造者,該如何體現攝影家的價值?千百年間,劍閣深厚的歷史積淀孕育出蜀道文化、三國文化、紅色文化,這些文化與我們現實之間的關系在新時代的語境中如何通過影像來記錄表達,這更值得我們關注?!边@也是此行攝影藝術培訓交流環節所探討的話題。
入蜀方知畫意濃。不論是旖旎風光,還是陡壁懸崖,四川的山川風貌吸引著歷代畫家前來寫生?!拔胰ミ^四川很多地方,但也是第一次到劍閣?!敝袊绤f中國畫藝委會委員、中央美術學院教授李洋說,“四川地域環境、歷史背景造就了人們堅強的意志,當我看到紋理厚重的巨石形成的山巒,為之一振,象征著一種堅毅頑強的精神,如同質樸勞動者的形象,很值得畫家去刻畫表達?!?/p>
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深耕地域獨特風貌,創作順應時代審美,描繪美麗中國的作品尤為珍貴。中國美術學院中國畫與書法藝術學院中國畫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張谷旻談道:“來過劍閣3次,次次都有不同感受,劍閣的文化根脈和歷史積淀很厚重,對于畫家來說有太多豐富的景觀去描繪?!?/p>
聯動接續奮進圖景 多種形式助力經濟社會發展
在活動的最后兩天,藝術家們開展集體創作環節,或單槍匹馬直抒胸臆,或三三兩兩共同作畫,藝術家們濟濟一堂,數小時后,一幅劍閣山水巨作洋洋灑灑躍然眼前。這是4位藝術家的聯袂之作,將此行所思所想,所感所悟凝于筆尖肆意揮灑。中國美協理事、中國國家博物館書畫院原院長劉罡為畫作題款——“天險蜀道雄關劍門”,他說:“采風的意義不只是創作一幅表現當地雄關的山水畫,更重要的是和當地美術工作者搭建起一座相互交流學習的橋梁。深入生活、提升自我已經成為雙重需要,藝術家受到實踐鼓舞的同時,也在不經意間為當地文化事業發展作貢獻?!?/p>
記者注意到,此行的每一站都有當地藝術愛好者跟隨互動。中國美協水彩藝委會副主任、中央美術學院教授李曉林在為當地“全國模范法官”“全國最美基層法官”,號稱“背篼法官”的郭興利畫肖像時深受感動。他說:“郭法官的事跡感人至深,見到本人更為親切。作為人物畫家要把英雄的形象刻畫鮮活生動些,傳遞出精神力量?!?/p>
談及此次采風活動的策劃,帶隊的中國文聯國內聯絡部副主任苗宏表示,“這次與省、市、縣文聯共同謀劃四級聯動,以采風寫生、創作交流、慰問惠民為形式,通過挖掘收集地域文化、人文資源,在自然環境、群眾百姓中采擷素材,于體驗互動、創作實踐中找尋靈感,對于講好劍閣故事,抒寫劍閣人民的奮斗之志、創造之力、發展之果,很有意義;同時也讓文藝創作更加貼近生活、貼近現實,更好地為助力地方經濟社會和文化發展作出積極貢獻?!?/p>